7月21—23日宏琳优配,2025年广东省小学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暨教研员研修活动在广州市花都区举行。全省县(市、区)以上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和骨干教师190多人参加,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李海东同志出席活动开幕式并发表讲话。活动通过新教材解析、课例观摩、专题研修、对话研讨等形式,系统探索新教材育人要旨及实施路径,为深度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铸魂育人作用注入新动能。
活动开幕式现场
活动分为两个板块:一是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小学低、高年级)》内容解析,由来自省内外专家和一线老师主讲;二是教学展示与研讨活动,由省内一线小学骨干教师展示和参与。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德育室资深编辑、副编审安子琴以二年级新教材修订为主题,系统阐释教材编写逻辑。她表示,教材以“个体生活→集体责任→国家认同”为学术发展脉络,通过“文化传统→国家意识”闭环内容线,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安子琴结合单元间并列、递进、总分三种逻辑关系及话题间的认知阶梯设计,为教师搭建从学术逻辑到教学转化的完整路径,强调“教材分析需兼顾宏观架构与微观素材,实现价值观的渐进式内化”。
人教社安子琴编辑在作二年级教材分析
东莞市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王玲以“真情境 真问题 真成长”为引领,从教材修订理念、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三个维度,深度解读三年级新教材内核。王玲强调需通过“整体看重点、深入看逻辑、细致看素材”的方式去看懂教材,厘清教学脉络;更以课例为范本,提出教学环节须紧扣问题解决导向,真正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育。
王玲老师作三年级教材分析
东莞市东城虎英小学教师兼东城街道道德与法治教研员、正高级教师胡嵘苹,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以下简称《读本》)的内容体系、理论价值和教学实践,提出“鲜活案例触发情感共鸣”的教学创新策略。她以东莞榴花塔“行走的思政课”、“科创思政”等为例,示范如何整合社会教育资源,通过“实地探访+任务驱动”模式,将理论转化为可触可视可感的教学情境,倡导教师“以儿童视角重构教学场景,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少年心中落地生根”,有效引领广大教师对《读本》育人价值的深刻理解和教学创新。
胡嵘苹作《读本》内容分析与教学示范宏琳优配
教学展示与观摩研讨环节,广州市花都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党支部书记、道德与法治教研员王国钊等6位教师进行了教学展示,潮州市教育研究和教师发展中心陈少华等5位地市教研机构的教研员参与教学点评活动。
王国钊带来了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的家乡美》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说明。王国钊巧妙地将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等元素融入教学,通过图片展示、故事讲述、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发现家乡之美,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广州市海珠区宝玉直实验小学金晓阳以《播下梦想的种子》单元为例,通过“梦想故事会”“梦想接力棒”等活动,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设计“绘制梦想画卷”“制定行动计划”等实践任务,将抽象梦想转化为具体行动指南,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梦想的力量,逐步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何嘉仪以课例《科技力量大》为载体,创设“我是科技好少年”科技月活动大情境,通过“科技大揭秘”“科学家名人堂”“科技梦想发布会”等活动情境,引导学生通过“价值体悟→精神共鸣→志趣萌发”的进阶链条,理解科技双刃剑效应,培养面向未来的责任意识。
佛山市高明区小学道德与法治兼职教研员谢瑞冰带来课例《致敬劳动者,尊重平凡中的不凡力量——三年级下册〈尊重劳动者〉教学设计与说明》。谢瑞冰通过“劳动者手部特写观察”“职业体验日”等活动,结合“外卖配送全流程图解”“1秒钟破坏劳动成果”等对比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劳动价值,将尊重意识转化为“珍惜粮食”“主动服务”等具体行为。
东莞市东城第三小学王巧玲通过精选《读本》各学段的教学实践案例,展示了体验式学习在思政课中的独特魅力,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如通过播放优秀党员的视频、模拟航天科普营等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梦的伟大与美好,这种情境教学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增强了他们的情感体验和认知深度。
深圳市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道德与法治教研员邓秀娟以“讲活读本故事,照亮学生心灵”为题,以“劳务工博物馆探秘”为线索,设计“寻找有形之手”“解码无形之手”“书写未来密码”三阶任务,通过“劳模工匠双师课堂”“AI对话未来”等创新形式,让学生在历史与现实对话中理解改革开放精神。
本次活动在学员中引起热烈反响。韶关市武江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刘华华认为,本次培训搭建了“专家引领—教研员传导—教师实践”的良性链条,让先进课程理念、优质教研资源辐射各地,推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从“基本要求”走向“高质量实施”。对个人而言,教研员们既深化了对教材与《读本》的理解,又掌握了“从理论到实践”的指导方法,专业能力得到实质提升。东莞市常平镇中心小学副校长邓春燕认为,此次培训是一次思想的洗礼与行动的赋能。作为区域教研引领者,我将秉持深度研究与务实指导原则,将培训成果转化为推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高质量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的坚实力量,为培育时代新人贡献教研智慧。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研室副主任钟守权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思政课需超越“物”的认知层面,转向有思想的“事实”逻辑图像的深度建构,助力学生在深思熟虑、体验实践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引导他们认识自我、融入社会、建设国家。
本次培训和研修活动通过“教材阐释-课例践行—议课追问-教师思辨”的互动闭环,极大地提升了教研员课程理解力和教学指导力、实践力,为全省小学道德与法治持续探索“以文化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思政课教育教学新范式,为全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思想活水,提供了实践路径。
来源: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编辑:广东君
睿迎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